自從去年4月,中國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率領該黨17位立法委員,前往北京謁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時,國民黨的立委們就已走向了台灣主流民意的對立面。同年5月,又在「花蓮王」傅崐萁的強勢主導與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的推波助瀾下,陸續通過國會擴權法案、《憲法訴訟法》、《公職人民選舉罷免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等爭議性修法,引爆民怨。
及至今年(2025)初,國民黨和民眾黨團再度聯手大刪逾2075億新台幣,凍結2600多億中央政府總預算。其中一半的經費都是國防預算(此舉形同弱化台灣防衛力量,讓國際誤以為台灣已經屈服於中共威嚇之下),其他如數發部、NCC、陸委會、農業部等各部會維持日常運作的業務費也都刪成剩1元,甚至包含消防救災、老人長照、青年租屋補貼等攸關民生至鉅的各項施政全部大受影響。
有些立委根本就連刪除哪些費用會造成什麼影響都搞不清楚,比如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提案刪除「消防署」消防人員防護裝備與救護訓練的預算,理由竟是「令人疑慮是否為未來戰爭災害做準備」,並謊稱該預算與補助「黑熊學院」有關。類此惡質又無理的「報復性刪凍預算」多不勝數(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參考「2025藍白立委最扯提案」,誠如黃國昌所言「保證刪到讓國人很有感」,以致那些原本並不太關心政治的許多民眾開始「忍無可忍」、紛紛願意出來連署支持罷免,最終形成了一波波由各地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大罷免運動」浪潮。
根據《鏡新聞》最新(2/12)公布的民調顯示,目前全台灣已有46.4%的民眾支持大罷免,反對的民眾為44.5%。參與連署者大多是一般受薪階級,囊括各黨派、各行各業及不同年齡層,據說亦有眷村阿伯因為對現在的國民黨很失望,悲憤於「高層舔共、黨魂已死」,所以也願意一同罷免舔共立委。有些原本以為連署艱困的深藍選區(比如後來爆出美國房產爭議的李彥秀),孰料收到連署書數量之高,竟遠超過各方預期。
遺憾的是,國民黨至今仍沒搞清楚民眾的憤怒從何而來,只一昧歸咎於傳統的「藍綠對抗」,去掩飾自己錯事連連,並且始終都不相信這些「公民團體」乃是基於「自主意識」而發起罷免行動,一概否定台灣有所謂「公民社會」,認為這些罷免團體全都是民進黨在背後操控。
當政治權力偏離正道,人民就應該站出來,以行動反抗不公
由於被罷免的立委當然會有壓力,以致各地民間罷團進行連署活動時也陸續遭遇了各式各樣的騷擾與阻撓事件,包括像是支持罷免的商家據點頻頻被人檢舉「查水表」,抑或地方政府寄送查詢單時間短促而令民眾無法及時回覆的方式,用來栽贓民間罷團公民「偽造文書」(事實上,每次被民眾揭發「假連署、抄名冊」的案例都是國民黨黨工),以及不斷地抹黑、造謠那些參與罷免團隊志工人員是公關公司或是側翼、都拿民進黨的錢,國民黨立委羅智強還因此惹惱了一眾公民揪團贊助獲得一台專屬罷免自己的LED大卡車。
於是乎,有些罷免團隊原本的領銜人,就這樣在各種壓力之下被迫退出。其中遭罷免的徐巧芯甚至還如流氓太妹般放話「加倍奉還」!擁有「洪門大哥」背景的邱鎮軍則是打電話警告苗栗所有議員「不得介入協助罷免活動」(連幫忙收件連署場地都不行,罷團志工也被迫到新竹造冊,顯見當地肅殺氣氛),後來才因此請出了77歲的聯電創辦人曹興誠、90歲的國寶級作家李喬,在迫不得已之下只好挺身而出擔任罷免領銜人。
這次激起全民公憤和抵抗意識的「大罷免」行動,誠如曹興誠所言,並非「藍綠對抗」(儘管國民黨仍一直抹殺公民施行憲法罷免權的正當性,借此轉移他們不適任而必須被罷免的事實),而是一場選擇「反共保台」、或是「投共賣台」,同時也是「民主對抗專制」、「自由對抗奴役」的聖戰。
在這股時代浪潮下,台灣社會正面臨過去沒有經歷過的憲政時刻,而著有經典作品《寒夜三部曲》、一輩子用文學去反抗人間不公不義的90歲國寶作家李喬,在此時此刻毅然堅決發出「台灣有難,我選擇站出來」的公開聲明,不僅使得苗栗二選區的罷免活動成為全台灣具備關鍵指標意義的媒體焦點,見證李喬溫柔而堅定地表示「當政治權力偏離正道,人民就應該站出來,以行動反抗不公」、「反抗就是愛:不要害怕展現愛,不要害怕反抗!」等話語,毋寧更讓整個公民罷免的政治意涵昇華至更深層的精神信念,同時也象徵著台灣人自覺的主體性、政治良心與文化智慧。
保衛台灣、對抗敵人這件事,不要找任何理論來支持
作家李喬不只以筆為劍、秉持著史家的社會關懷書寫台灣的歷史小說,用文字刻劃這片土地的獨立精神與反抗意志,亦是親身參與各種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的實踐者。昔日老友─資深媒體人陳彥斌曾經向李喬勸言:「你是第一等人就該專心創作,為台灣奪取諾貝爾文學獎,不要分心去搞政治。」孰料李喬卻厲聲反駁道:「台灣有前途,李喬的作品才有意義。台灣沒有前途,你記得來我家,幫忙舒琴(李喬女兒)她們把書搬到馬路上,放一把火燒掉!」(陳彥斌口述、莊紫蓉整理,2024年5月25日,〈李喬就是這麼真!〉,「台灣放送」網站),顯見李喬內心蘊含的剛烈血性與真性情。
探索更多來自 夯視界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