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MLB生涯內幕:當年如何學會伸卡球?美媒推測易受傷的原因

2005年4月26日,王建民在睡夢中被通知升上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英語:Major League Baseball,縮寫:MLB),同月份的30日,他在洋基隊主場登板面對多倫多藍鳥隊,成為台灣史上第3人。如今將近20年過去了,他依然我國史上最偉大的MLB球員。知名數據網站《FanGraphs》作家Alex Remington過去曾發表一篇名為《王建民:MLB 歷史上最偉大的台灣球員》的文章,其中介紹了王建民的輝煌與低谷,他當年是如何學會伸卡球、以及為何生涯後期會頻繁受傷的原因,讓人一窺這位台灣巨投的生涯內幕。

王建民巔峰4年 有3年達到明星賽水準

Remington評價王建民在2005至2008年間,堪稱是美國聯盟中表現最出色的投手之一。文中寫道:「他的巔峰時期為2006年,當年他拿下全大聯盟最多的19勝,並在賽揚獎(Cy Young Award)投票中排名第2,這是歷來非日本籍的亞洲投手中最高的名次。近20年來,只有少數幾位亞洲投手曾在賽揚獎投票中獲得選票,包括 2008年排名第四的松坂大輔、2006年排名第八的齋藤隆,以及1995和1996年皆排名第四的野茂英雄。」

王建民在2005-2008年間4個賽季累積628.2 局的投球,WAR(勝利貢獻值)達到 12.9,相當於4年內有3年達到明星賽等級的表現。他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賽揚獎等級投手,但他離那個層級並不遠。

王建民的投球特色在於幾乎只依靠滾地球製造出局,伸卡球是其招牌武器,使用率超過 75%,搭配少量的滑球和變速球。雖然他的三振率極低(K/9 僅 4.1),但由於幾乎不被擊出全壘打(HR/9 僅 0.63),這讓他成為當時最穩定的先發投手之一。他的滾地球率(GB%)在過去 20 年內排名第三,僅次於 Brandon Webb 和 Derek Lowe,證明他的投球策略極為有效。

▲王建民。(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王建民的投球特色在於幾乎只依靠滾地球製造出局,伸卡球是其招牌武器,使用率超過 75%,搭配少量的滑球和變速球。(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王建民高中時不被看好?學會伸卡球原因曝光

文中還指出,事實上在生涯一開始,王建民並不被認為是台灣最具潛力的球員。「在高中時,他其實表現得很糟,」 一位台灣體育記者在 2008 年接受《Sports Illustrated》訪問時表示,「沒有人認為他能成為明星級球員。」 而且建仔的招牌球路——伸卡球——是在他職業生涯較晚期才學會的。

談到王建學會伸卡球的經歷,Alex Remington在文中透露,2001年,距離王建民加盟洋基不到一年,在其肩膀受傷後,洋基球團禁止他再投滑球,而到了2004年,也就是他升上大聯盟的前一年,一位3A的教練教導他用不同的速球握法。這個改變,讓他的速球變成強勁的伸卡球,成為他日後能夠在大聯盟成功的關鍵。

▲王建民。(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王建民學會伸卡球的原因,起源於2004年,也就是他升上大聯盟的前一年,一位3A的教練教導他用不同的速球握法。。(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王建民生涯後期為何頻繁受傷?美媒分析原因

然而,王建民的職業生涯飽受傷病困擾。他的身體滿布傷痕,曾經7度進入傷兵名單,肩膀、腿筋與臀部都受過傷。自 2008年跑壘造成的腳傷開始,他的投球狀態便開始下滑。但Remington也在文中引用《Sports Illustrated》的報導,稱台灣球員在年輕時承受過大的投球負荷,可能是造成他導致傷病頻繁的原因。

「許多台灣球員在青少年時期就被要求過度使用手臂,例如18歲時一次練投可能長達4小時,甚至曾經在4天內先發3場比賽。這種高強度的訓練方式,讓球員在進入大聯盟之前就已經累積了傷害。這種情況不僅影響王建民,也影響了同樣來自台灣的左投郭泓志(Hong-Chih Kuo),他同樣因傷病而無法發揮全部潛力。

即使王建民後來因傷無法延續他的巔峰表現,他仍然是紐約洋基隊的王牌投手,也是台灣最偉大的 MLB 球員。他的投球風格獨特,依靠伸卡球與滾地球戰術成功在大聯盟立足,並在 2006 年達到生涯顛峰。他的職業生涯雖然因傷縮短,但他的表現已足以讓台灣球迷與棒球界永遠銘記。


探索更多來自 夯視界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JY娛樂城
Review Your Cart
0
Add Coupon Code
Subtotal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