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揮動關稅大刀,如今宣布非美國製造汽車將面臨25%的關稅;另外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即將在本周出爐,而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4年多來最低。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隨著「對等關稅」日逼近,金融市場增添不安的氣氛,對等關稅會打擊受到中國殺戮的國家及產業,像泰國、印尼的危機已逐漸浮現,而全球經濟在奔馳多年後,川普揮舞大刀,可能帶來很大的後座力。
謝金河今(27)日在臉書指出,金融市場不安的氣氛中,第一個浮現的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滑,寫下57.9的新低,這代表美國人愈來愈不敢消費。目前美國赤字約36兆美元,川普認知到高額財政赤字的危險性,因此首要目標是減債,他要馬斯克的效率委員會大刀砍支出,精簡開支有效果但也有後座力,當有眾多不確定因素,消費會愈來愈保守;中國如今面臨通縮就是因為人民不敢消費,現在美國的消費信心急轉直下,這是很不好的訊號。
謝金河指出,過去美國人的消費是帶動世界經濟繁榮最主要的動能,全世界國家都能因此有順差、拿到美元,再透過央行購票美債,形成緊密的生產與資金鏈。川普如今對美國有大額順差的國家課關稅,取了「骯髒15國」這個不好聽的名字,台灣聽說也包括在內,但其實這些國家可能和美國經濟有高度互補,如台灣對中國一直鉅額順差,是因為中國需要台灣的半成品及零組件,不一定是順差大就是占便宜。
謝金河續指,川普政府要細分的是這些有大順差的國家,誰用了不公平競爭的手段、扭曲了市場機制,而非看到順差就打,如中國用國家補貼做價格殺戮,或者是利用東恊或墨西哥等國家洗產地,這都必須精算。此外還有減債產生的資金收縮造成股市下跌,此次馬斯克用盡全力頂多樽節1兆美元的支出,但美股市值已少掉5兆美元,而企業的投資更保守,政府收到的稅收減少,債務負擔更沈重。
探索更多來自 夯視界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