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總冠軍賽不如MLB、超級盃!總裁被罵到臭頭 網友抓最大敗筆

NBA總冠軍賽失色?收視與熱度遭MLB與超級盃比下去
席爾佛遭網轟「最大敗筆」竟是這件事

2025年NBA總冠軍賽落幕後,照理應該是一片喝采與盛讚,卻在網路上掀起罕見的批評風暴。不少球迷與評論家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這屆總冠軍賽根本無聊透頂」、「還不如去看MLB例行賽或超級盃重播」,言詞辛辣、砲火猛烈。而這股聲浪最終直指NBA總裁亞當・席爾佛(Adam Silver),更有網友總結指出:「NBA最大的敗筆,就是『這個選擇』。」

究竟是什麼讓NBA總冠軍賽陷入低潮?在這個競爭激烈、注意力分散的時代,NBA真的正在失去它的主角地位嗎?


◎總冠軍賽熱度驟降,球迷興致缺缺

根據美國收視統計資料,本屆NBA總冠軍賽平均收視率大幅下滑,甚至不如同年MLB世界大賽的前幾場比賽。若與NFL超級盃相比,更是完全被碾壓。

  • NBA總冠軍賽平均收視人數:約940萬人次
  • MLB世界大賽部分場次突破1000萬
  • NFL超級盃收視破1億人次

雖然比賽精彩度不能全以收視數字衡量,但數據明確反映出:NBA總冠軍賽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場上組合平淡,市場號召力不足

本屆總冠軍賽由東區的印第安那溜馬對上西區的奧克拉荷馬雷霆,雖然兩隊都擁有年輕天賦、打法快速,但對一般球迷而言,缺乏「超級球星」與「世仇恩怨」等情節支撐。

網友紛紛留言:

  • 「誰會熬夜看哈利伯頓對霍姆葛倫?」
  • 「沒有柯瑞、詹皇、塔圖姆或字母哥,真的提不起勁。」
  • 「雷霆打得好沒錯,但有點像兩支大學隊在對決。」

缺乏明星魅力與市場基礎,是本屆總冠軍賽被稱為「最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席爾佛的「平衡聯盟政策」惹議

不少網友與球評也將矛頭指向NBA總裁亞當・席爾佛。席爾佛上任以來致力於打造「聯盟平衡」,強化選秀制度、公平薪資規範,讓更多中小市場球隊能有機會崛起。

這原本是良善初衷,但如今卻被質疑「過度均衡導致觀賞性下降」。當超級球星分散、強權解體、王朝不再,雖然讓聯盟更不可預測,卻也讓總冠軍賽缺乏戲劇性與話題張力。

網友評論:「席爾佛把NBA變得太『平均』,少了熱血與仇恨,總冠軍賽像在打春訓。」


◎媒體操作與敘事疲乏

在社群時代,聯盟不僅需要好球員,更需要會「講故事」。以往詹姆斯與柯瑞對決、湖人與塞爾提克世仇、勇士王朝的崛起,每一屆總冠軍賽都有鮮明主軸。

但今年,聯盟未能成功塑造清晰敘事——哈利伯頓的復出故事雖勵志,但知名度不足;雷霆少年軍固然令人驚艷,卻沒有歷史背景可供延伸。結果就是:沒有懸念、沒有恩怨、沒有感情投射。


◎社群時代的挑戰:內容即戰場

在TikTok、YouTube Shorts滿天飛的年代,NBA總冠軍賽需要的不只是比賽,而是能在10秒內吸引人眼球的畫面。而這屆總冠軍賽缺乏致命絕殺、明星飆分、激情衝突,無法成為社群熱點。

反觀NFL與MLB,不只打出好比賽,更成功創造話題:如超級盃「泰勒絲+凱爾西」組合就帶來大量女性與年輕族群收視;MLB也靠新規則與拉鋸戰重燃熱度。


◎網友點名「最大敗筆」:取消明星對抗

不少球迷認為,NBA最大的敗筆,其實是在「推動球星均衡」的同時,消磨了球星對抗的火藥味與權力集中度

  • 「當所有球隊都是7成強、3成弱時,沒有人能讓你怕。」
  • 「我們要看的是巨星組團打爆人,然後被全民黑翻,才有刺激感。」
  • 「當杜蘭特去勇士時你罵他,但你還是會看,對吧?」

這些言論凸顯球迷心中渴望的是情感投入、矛盾衝突與極端主角,而非每支球隊「都很不錯但沒人記得名字」的局面。


◎結語:NBA下一步,該找回屬於自己的敘事霸權

NBA總冠軍賽熱度不如MLB與超級盃,背後不只是「誰進決賽」的問題,更是整個聯盟敘事結構與行銷策略的警訊。席爾佛時代強調的「理性、平衡、職業化」,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聯盟最原始、最具吸引力的特質——矛盾、對立與情緒化英雄故事

未來NBA若要重新奪回關注焦點,恐怕需要的不只是戰術與制度上的改革,更是內容與話題的重塑。畢竟,真正讓人守在螢幕前的,不只是比賽分數,而是那些能讓人為之狂熱、憤怒、激動落淚的主角與對手。


探索更多來自 夯視界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JY娛樂城
返回頂端
Review Your Cart
0
Add Coupon Code
Sub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