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大谷翔平不當終結者!總教練親口證實 一原因堅持讓他先發

MLB/大谷翔平不當終結者!總教練親口證實 一原因堅持讓他先發

大谷翔平(Shohei Ohtani)投打二刀流的神奇能力一直讓球迷和媒體著迷,而隨著他即將逐步重啟投手任務,道奇隊的用法成為焦點:是否會先以「終結者」身分短局數登板?

答案是否定的。

近日,道奇總教練戴夫・羅伯茲(Dave Roberts)親口證實,儘管部分外界建議「讓大谷以牛棚角色、逐步適應強度」,但球隊無意將他定位為終結者或中繼,仍堅持以「先發投手」角色規劃其投球復出。


一、外界建議他從終結者做起 道奇為何反其道而行?

在大谷經歷手肘韌帶第二次手術(UCL手術)後,許多美媒與球評建議道奇採用「緩衝式回歸法」,例如:

  • 一週登板一次,僅投1~2局,作為closer
  • 採用「開局投手」(opener)角色,無須持續長局數
  • 以季後賽牛棚型態慢慢熟悉比賽強度

尤其是看到他本季首度投球僅投1局就被轟,球速與狀態尚未回復到巔峰,不少人認為終結者會是最安全且高效的過渡方案。

然而,道奇總教練羅伯茲卻公開駁斥這種想法:

「我們從來沒有考慮讓他當終結者。翔平是一名先發投手,他的節奏、準備模式與身體構造,都是按照這樣設定的。」


二、道奇的真正考量:「先發」才能與打擊行程相容!

根據羅伯茲與道奇投手教練馬克·普賴爾(Mark Prior)的說法,大谷投打兼備的特殊性,使得「先發投手」反而比「牛棚投手」更容易管理他整體身體與作息。

原因如下:

✅ 可控制的賽前準備

先發投手有固定賽程與準備日,讓教練團與訓練師可安排恢復、熱身、飲食與打擊練習。終結者則需隨時待命,不確定何時上場,與大谷穩定作息的訓練哲學相衝。

✅ 減少「多次熱身」傷害風險

牛棚投手常常熱身後未被派上場,又得重複暖身,對手肘反而是一種反覆傷害。對剛動過第二次韌帶修復的大谷而言,這是大忌。

✅ 與打擊出賽規劃不衝突

身為球隊主力指定打擊(DH),大谷需每日打擊出賽。若改擔任終結者,不僅賽前節奏難抓,還會衝突於他在賽中打擊輪值的安排,導致策略與調度更複雜。


三、大谷本人態度一致:「我準備好了回到先發投手丘」

除了教練團的科學規劃,大谷本人也明確表達想以先發角色回歸。他在接受日媒訪問時表示:

「我從高中以來就習慣先發的準備與節奏。我了解自己的恢復週期,也更能掌控比賽強度。」

這並非自負,而是他一貫的自我節制哲學。他不希望自己「被丟進任何角色」,而是希望在身體與節奏可控的前提下,發揮最大效率。


四、實際戰術意義:道奇為季後賽布局做準備

道奇不是只著眼於例行賽階段,而是在為大谷季後賽當先發投手而預備模式

讓大谷在例行賽中逐步累積局數與投球強度,一旦到了10月,隊中將擁有一位:

  • 可壓制對手開局攻勢的投手
  • 不會被動等候調度的超級王牌
  • 兼具打擊火力的雙刀戰士

這比起把他放在牛棚裡等到第9局,要更能主動掌控比賽節奏與形勢。


五、小結:不是放棄「終結者選項」,而是堅持最科學安排

外界對於「讓大谷短局數出賽」的想法並非錯誤,而是忽略了他整體訓練邏輯與球隊運作結構的完整性。

從大谷本身的身體需求、角色適應,到道奇長期目標,讓他回歸先發投手位置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大谷不是傳統球員,他也不能用傳統方式管理。

他是科學、意志與策略融合下的結晶,若要他再次在投手丘發光發熱,道奇選擇的不是捷徑,而是最穩的道路。


探索更多來自 夯視界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JY娛樂城
返回頂端
Review Your Cart
0
Add Coupon Code
Subtotal